图10-1 空间线索任务实验流程图(ms:毫秒)(Facoetti et al.,2006)
研究者发现,在有效线索条件下,正常阅读者看到圆点时的反应要显著快于无效线索条件下,这表明正常阅读者的视觉注意受到了线索的有效引导。对于有阅读障碍的被试,一方面,无论是有效线索条件还是无效线索条件其反应时间都要显著长于正常阅读者;另一方面,在有效线索条件和无效线索条件间,有阅读障碍被试的反应并没有显著差异。该结果揭示了这些阅读障碍被试在导向性注意方面的问题,他们较难从当前注意位置脱离,并有效转移到下一个注意位置。
此外,研究发现意大利阅读障碍儿童(10岁左右)在视觉注意入位方面存在问题(Ruffino et al.,2010)。在该研究中,电脑屏幕中央在呈现注视点之后,会出现三个类似于数字“8”的符号,之后其中的一个“8”会被目标1代替;再次呈现三个“8”之后,其中一个“8”会被目标2代替;而目标2之后又会出现三个“8”。目标1和目标2均由缺少某一部分的类数字“8”形成。目标1和目标2在某些项目中会出现在相同位置上,而在另一些项目中则出现在不同位置上。在一组项目呈现完毕后,被试要从8个备选答案中挑选与目标1相同的一个。该实验流程图见图10-2。研究者发现,对于阅读能力正常的儿童而言,当目标1与目标2在同一位置出现时,对目标1进行判断的正确率会随着目标之间的间隔时间(SOA)的增长而提高。也就是说,当两个目标之间的SOA较短时(150毫秒),第二个目标的快速出现会影响第一个目标的注意入位,即会产生注意掩蔽(attentional masking)现象,从而导致对第一个目标的识别成绩下降;而当SOA变长后,由于目标1的加工时间变长,注意掩蔽的影响也会减小;然而有阅读困难的儿童对目标1的判断并没有明显受到SOA的影响,即便在较长SOA(600毫秒)条件下,对目标1的判断正确率也没有出现明显的提高。研究者指出,这是由于阅读障碍儿童对目标1的投入迟钝(sluggish engagement)导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