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发现表明,在商朝,也可能在夏朝,中国就有了远距离贸易的线路。尽管在中国和印度、西南亚之间存在高山和沙漠的阻隔,贸易网络还是早在公元前3千纪的时候就把中国与西方和南方的大陆连接起来了。商朝墓中的玉石来自中亚,包括马拉战车在内的军事技术通过中亚从美索不达米亚传来。商朝青铜冶炼所使用的锡来自于东南亚的马来半岛,玛瑙贝是经由东南亚从缅甸和印度洋的马尔代夫运送而来的。……在摩亨佐·达罗和哈拉帕遗址中发现了几件商代的陶器。[299]
据《史记》和《汉书》,蜀商很早就到“滇越”从事贸易,还到身毒贩售蜀布、筇竹杖等蜀物。蜀布即蜀锦,滇越即今天的东印度阿萨姆地区,身毒是梵语Sindu的转音。“印度”一名也是从Sind来的,是河流的名称,即今天的印度河。Sind一地现在位于巴基斯坦,正是印度河谷文明的发祥地印度七河之所在。公元前4世纪孔雀王朝开国宰相考底黎耶所著《政事论》中提到:
Kauseyam cinapattasca cinabhumijah
按照季羡林先生的解释,cinapattasca的意思是“成捆的中国丝”,cinabumijah的意思是“产生于中国”。印度考古权威M. C. 乔什(M.C. Joshi)认为,Kauseyam的意思是“中国蚕茧”。据他考证,古梵文文献中谈到韦陀大神都喜欢穿这种“中国蚕茧”纺织的衣装,湿婆神尤其喜欢黄色蚕茧制成的丝织品。综合两位专家的意见,这句话可以翻译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