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宝宝带到“儿童洽谈所”或是医生那里,让他在众人面前练习流利地讲话,这对他是极大的屈辱。仅此一点就会使宝宝在发音前忐忑不安,本来三个月就可矫正过来的,现在则需要半年。不用吃什么特殊的药。如果带3岁宝宝去“口吃矫正学校”,只能使他更深地意识到自己有口吃。
服用退烧药要慎重
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家长看到孩子发烧,还未弄清楚什么病,就自行给宝宝服退烧药,到医院看急诊的家长走进急诊室,第一句话常常是:“大夫,快给我宝宝打个退烧针吧!”家长认为宝宝烧一退病就好了,正因为这样武断的想法造成了不少悲剧。曾有宝宝半夜突然发烧40℃,家长摸宝宝发烧了,拿半片退烧药给宝宝服,一小时后宝宝大汗淋漓,烧退了,家长放心地睡觉了。第二天清晨醒来,发现宝宝面色苍白,四肢冰冷,昏迷不醒,送到医院检查,为中毒性痢疾晚期。还有的家长,宝宝连续发烧好几天也不带到医院看病,而是一发烧就给退烧药吃,一日3~4次,连续服了好几天以后病情越来越重,到医院查血常规,结果是粒细胞减少症。这些都是家长未弄懂宝宝为什么发烧就乱给吃退烧药造成的。
人类能维持体温恒定,确保机体产热和散热近于相等,靠的是中枢神经系统对内脏器官的“管理调节”机能。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丘脑的前视区,产热和散热靠神经介质。细菌、病毒、感染、组织损伤等都可使体温升高。体温高是机体对疾病的自然防御反应,可增强吞噬细胞的杀敌能力。发烧的高低、热型还有利于病情的诊断。一般情况下,医生要根据宝宝的年龄、发烧的程度决定是否给宝宝使用退烧药。有的疾病需要观察热型,才能做出正确诊断,如结核病、伤寒都有它特殊的热型。大部分疾病发烧都有一定规律,发烧只是一种现象,甚至发烧是疾病给人们的一种信号。宝宝发烧到医院就诊,要按医生的诊断治疗,在疾病未诊断清楚之前,退烧可能掩盖症状,延误诊断及治疗。退烧只治标不治本,只能暂时退热4~6小时,而不能阻止炎症的继续发展,并且退烧药有很多副作用,如粒细胞减少、过敏反应、凝血障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