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还允许外国人在中国参加科举,并专门设置了宾贡科。什么叫宾贡科呢?原先我们认为,宾贡科可能是专门针对外国人设置的一种科举考试,试题也是另外出,当然了,录取也是另外录取,别有名额。但是现在根据各种研究发现,宾贡科并不是单独设置的一门或一场考试,而是让外国人正常参加进士科的考试。在录取名额分配上,会对他们有所倾斜,你可以把它理解为高考当中的少数民族加分。所以应该说,外国人或者说少数民族在唐朝的内地生活是比较惬意的,没有什么格格不入的感觉。
从各个方面来看,唐朝都是一个非常国际化的时代。而且外国人带来的文化也是相当多的。比方说古希腊时期的数学知识,古希腊的医学,还有外来的天文学的知识,这些也都辗转地进入了中国,对中国的文明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另外比方说音乐,我们也知道音乐是精神生活当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而且中国文化还有一个特点——超级重视音乐。我提醒大家注意,儒家文化的基础就是礼乐制度。乐本身就是中国文明的基石之一。而偏偏就是我们这样的一个国家,在唐代引入了大量的胡乐,这是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我们非常喜欢胡乐,而且把胡乐变成了我们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最早的胡乐可能是西汉时期引入中国的,比方说《晋书·乐志》就曾经记载过胡角、胡笳传入中国的历史。从这些乐器加个“胡”字就能表明,它们来源于西域。到了魏晋隋唐时期,更是渗透到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外来的乐器、外来的舞蹈、外来的音乐,大大地影响了唐人的生活,以至于大诗人元稹曾经为此写了一首诗叫《和李校书新题乐府十二首·法曲》。诗中有这样的四句话:“自从胡骑起烟尘,毛毳腥膻满咸洛。女为胡妇学胡妆,伎进胡音务胡乐。”他是站在士大夫传统文化的角度来评价此事的,他认为这不是一个好现象——怎么搞的?妆容上学胡人,甚至音乐上也学胡人,他看不惯。但是话可说回来,这样的看不惯,不是反倒说明那个时候胡音胡乐的盛行吗?而且我还要提一个有趣的文化现象,元稹本身就是鲜卑族人,严格意义上说也算是个胡人,却对胡化现象提出了抨击。可见对于一个人来说,文化属性比血统重要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