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听到其他鸡的叫声已经毫无反应,精神高度凝寂,看上去就像一只木鸡。其他鸡见了,都不敢和它交锋,扭头就跑。这只斗鸡已经天下无敌。”周宣王听了他的话,非常高兴,后来实验,果然未遇敌手。
这就是成语“呆若木鸡”的来历,本意是收敛精神后,心神笃定而此心不动,天下无敌。后来变为看上去遇到惊吓,吓得痴呆如木雕刻的鸡一样。
老子认为圣人应该达到的境界正是“呆若木鸡”。呆若木鸡的特征有三点:第一,藏,即大成若缺,大盈若冲,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这和纪渻子训出的那只鸡一样,呆呆的,但这是假象,老子提倡的典型的辩证法假象——表面是A,真实是—A。《菜根谭》说:“藏巧于拙,用晦而明,寓清于浊,以屈为伸。”意思是,做人宁可笨拙一点,不可显得太聪明;宁可收敛一点,不可锋芒毕露;宁可随和一点,不可自命清高;宁可退缩一点,不可太积极冒进。这是藏,呈现出来的是辩证法假象。
呆若木鸡的第二特征是“清静”,也就是无欲无求,那只呆呆如木鸡的鸡之所以能战胜其他的鸡,是因为它能自我清静。自我清静是无欲无求,如何做到无欲无求呢?看那只木鸡,它收敛精神,只关注一处,这一处就是斗其他的鸡,除此而外,无论鸡叫还是狗叫,无论是肥美的虫子、蜈蚣,都和它无关。它就像个傻子一样,定在那里,此心不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