凑巧的是,我国清代也出版了一本《蚕桑辑要》,是清代文人沈秉成编撰的,系统描述了江南蚕丝业的面貌和技术。“神圣篇”和“神韵篇”中都有谈及。
因当时几乎整个欧洲都被蚕病防治经验不足等原因所困扰,引起生丝产量锐减。《天工开物》和《授时通考》则为之提供了一整套关于养蚕和蚕病防治的完整经验,对欧洲蚕丝业产生了很大影响。
著名生物学家达尔文阅读了儒莲的译著后视之为权威性著作,把中国养蚕技术中的有关内容作为人工选择对生物进化影响的一个重要例证加以引用。
这也算是中国蚕业走向世界的另一种方式吧。
英国的丝织业与法国有点相似,也是从十三世纪就开始了,用的原料丝也是从意大利或西班牙进口的,所不同的是,他们创立了一些新的丝绸品种,如塔夫绸、人造天鹅绒等,使英国的丝织业名闻遐迩。不过,不知什么原因,养蚕业从来就没有在英国兴盛过,他们一直依靠进口原料来支撑自己的丝织业。
当然,也有让英国人倍感自豪的例外。其中之一便是令英国丝织业值得炫耀的丝袜的发明。
过去的英国人是不知道穿袜子的,就用一块长条布裹在腿部和脚上,后来,有钱买纱线的人开始手工织袜。在那个年代,所有的妇女到了晚上总要围在火炉边织袜子。到了伊丽莎白一世时代的1589年,出现了一项极为重要的发明——织袜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