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寿之礼源于何时已难查考,但其源远流长是无可置疑的。至少在春秋时就有祝寿之礼,《诗·豳风·七月》:“八月剥枣,十月获稻。为此春酒,以介眉寿。”《史记·项羽本纪》:“沛公奉卮酒为寿。”古时称以祝寿名义为人进酒或以物赠人为“为寿”。
一、寿星
在弥漫着宗教气氛的古代,人们认为人的生老病死都有神灵掌管,而主人间寿夭之神是寿星。
寿星,古有二义,一指天空的某一区域,约指二十八宿中东方角、亢二宿,因其位于列宿之首,故名寿,这一概念仅用于天文学。一指属于西宫的南极老人星。《史记·天官书》:“(西宫)狼比地有大星,曰南极老人。老人见,治安;不见,兵起。”(《正义》:“老人一星,在弧南,一曰南极,为人主占寿命延长之应……。见,国长命,故谓之寿昌,天下安宁;不见,人主忧也。”)可见,秦汉时代立祠奉祀的南极老人星,当初的职责是掌管国家命运的,以后才逐渐转化为主管人间寿命。近代所奉寿星的形象,都是一个白发长须的老翁,拄一根弯弯曲曲的长拐杖,高脑门,头发特别长,一副乐呵呵的面孔,可爱又可敬。
寿星形象源于何人?有的说是彭祖,有的说是张搏,众说纷纭。《通俗编》说:“世俗画寿星像,头每甚长。据《南史·夷貊传》,毗骞王身长丈二,头长三尺,自古不死,号长颈王。画家或因乎此。然则所画乃毗骞王,非寿星矣。”反正寿星形象无非是画家据某些原型想象出来的艺术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