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上一段何炅在节目上的语录“我不允许你不喜欢自己”火了有一阵子了,被网友点赞哗哗的。 一个考上了985名校的女孩,进入大学之后,她发现周边的人太优秀了,自己哪哪儿都不如别人,她感到非常挫败,每天都在痛苦中度过,就来何炅的电台节目求助。 何老师听完她的倾诉后,回复了一段超暖心的话: “我不允许你,这么不喜欢你自己,我也不希望在眼中,你自己全是缺点。全世界所有人都可以放弃你,但是你千万千万,一定要在自己身上看到自己的闪光点。” 原本这段话更多是给在社会上受挫的年轻人打气,但是那天和小伙伴聊起,我们这些当妈的,不约而同地想到的是,好久好久没有去发现孩子的好了。并不是说,我们不懂得鼓励式教育,不会夸夸,但就是娃上了小学后,我们开始了作业的辅导和分数的比较之后,很多事情上开始沉不住气了。 小伙伴小满妈妈说感触最深的就是在辅导孩子写作文这事上,自己会以一种莫名的高姿态去审视儿子,不断帮他指出各种错误和缺漏,再盯着他及时修正作文,结果孩子越写越稀烂。 却没想,最终的转机,在她学会“正面观察”开始了。 文/小满妈 我想做父母最容易掉进的坑,就是但凡有某件事情,你自己是特别擅长的,自然会觉得这份“基因”能多多少少传递到下一代身上。 育儿最难过的坎,就是承认和接受孩子的平庸。 所以作为一个从小到大,作文都能轻轻松松拿奖的老母亲来说,每当儿子的作文要过我的手签字、辅导、修改的,我基本就吐不出什么正能量的“好话”。 我也不觉得是自己嘴太毒,而是发自内心的认为,他的作文怎么能写得这么稀烂! 比如二年级开始写看图说话吧,有一道非常经典的作文考题,就是《猴子捞月》。 简单吧,画得也很清晰吧,猴子看月亮,猴子想捞月亮,一个个挂在树上,结果发现捞不到月亮。 但是到儿子这里,这个故事就变成了,大猴子小猴子在欣赏月色(以下紧跟环境描写三行);很多只猴子一起看月亮,还成了好朋友(以下紧跟猴子怎么交朋友怎么聊天怎么玩耍的三行)。 写完这6行发现考试卷子上的作文格子爬到底了,好慌张啊怎么办呢?后面两幅画赶紧一句话交代完。 4副图满分20分,少一幅图扣5分,基本上他整个二年级阶段的看图说话就没有超过16分的。 每次给他的语文卷子签名,翻到最后那一团乱麻的作文,都是忍不住眉头一皱,“你看啊,你这个作文头重脚轻的!每格画面的字数要均匀分配的。” 儿子嘴一歪,就把卷子夺走了,“才不是这样的,给我多一点格子我能写完的。” 到了二年级下,语文老师开始布置周记了,这短短两三百字的小作文,我觉得只要多带娃出去采采风就能一挥而就了。 我甚至还有一个略带天真的想法,就是带他去看的风景越震撼,体验越强烈,那他笔下的作文就能越重磅! 然而二年级小学生的脑回沟,不是普通人可以轻易探测的。他可以把任何一次精彩的出游,都写成寡淡的说明文。 有一次周末,我就下了血本带他爬了个黄山!等我拿到娃的大作一看,一口老血喷出! 整篇作文约莫五百字吧,去掉开头两行怎么去的黄山,结尾表达了一下喜悦的心情,中间的300字是这样的—— “下了索道之后,我听到旁边一个导游说,这里有两条路可以到山顶,一条有1000个台阶(导游介绍台阶原话搬运150字),另一条路有1500级台阶(导游介绍台阶原话搬运150字),我们最后走了第二条路……” 我发出了灵魂拷问:“山上的风景呢?日出,云海,怪石,古松呢?完全就是两条台阶的《说明手册》。” 儿子气鼓鼓地反驳,“我写了这么多字呢!” 当然,结构头重脚轻,行文啰嗦平淡,在我眼里都是小case,有一点是我实在忍不了的,就是文章的主题、价值观总是“走偏”。 三年级写《我的同学》,一个比较常规的写人练习,要包含同学的外貌,兴趣爱好,性格特征等等。 外貌描写上就有很多槽点,“xx同学的个子没有我高,头发比我长”看到这句我脑袋就发涨了,但性格特征更离谱,“xx的数学成绩很差,总是垫底……性格很内向,上课都不敢发言。” 我劈头盖脸的就开始做起了思想教育:“天呐,你能不能说点同学的好呢!要是这个作文被这位同学的老妈看到了,我在家长群里会社死。” 还有各种题材诡异的大作,我都深怕老师来找家长,比如“我今天来和大家分享一首歌”,这个歌是小学生神曲《鸡你太美》; 还有各种只有自己才明白的比喻句,“这颗小草的外形像是南美洲热带雨林的毒漆藤”,越比喻越不知道这玩意到底是啥。 作为一个耿直的老母亲,这些吐槽、批判的话我都不会藏着掖着,我想象中的场景是,在老妈的苦心鞭策下,他的作文水平就能扶摇直上,一日千里! 但现实中的“剧情”完全走向了相反的方向,儿子每次写作文都跟做贼似的躲着我,不是用手盖住,就是让我离他至少十米开外;作文本写完就藏好,要签名就找爸爸和外婆……结果,这小子的三年级的作文,我基本上一篇都没有读到过。 被强行“闭麦”之后,我内心是焦躁的。 进入三年级后,老师会对每一篇课后优秀作文公开表扬,会拍图晒在家长群里,班级里还弄了面墙来张贴“上榜作文”。 我等啊等啊等,都没等到老师圈出儿子的大名。满满的失落! 我琢磨着,儿子在这条路上估计没什么大作为了,继承不了老妈的衣钵了,躺平吧,认命吧,考试大差不差就好了! 但有一次无意间,我瞥见了我很喜欢的一位作家,写在微博上的一段话—— 想压抑孩子的创作才华最有效的做法就是:不欣赏。 其实大家都是一心扑在孩子身上的家长,只是不晓得作为娃作文的第一读者出口的份量,有多重,哪怕只是半句话。 不夸张地说,这段话给了我当头一击,我可能从未想过,自己是孩子作文的第一读者(可能一共的读者也就是两三个),这意味着什么呢?这个小家伙绞尽脑汁,在冷冰冰的小板凳上枯坐老半天,终于挤药膏似的挤满了格子,当中还会遇到好多个不会写的字儿,要一个个去查字典;不知道怎么形容的画面,要不断地搜肠刮肚;不知道怎么去组织一个句子,还要翻开语文书和练习册,复习一下学过的句式…… 这么辛苦的大工程,拿到老妈面前,她就一副横挑鼻子竖挑眼的表情,这能不打击人吗? 这种读者必定是果断拉黑! 我自省了老半天之后,就决定,既然找不到什么角度去夸孩子,或者在点评孩子作文上确实也不擅长,那就先学会一招——把嘴主动闭上。 可别说,这招效果还不错,当我果断放弃了对儿子作文的指指点点之后,在三年级的第三个月,他第一次被老师在群里表扬了! 我逐行审视了他的大作,被划波浪线的好词好句并不多,字数都还没凑满一张稿纸,但当中的有一句话却很触动我,“老屋的一生就要结束了,它歪了一下身子……”我能强烈的感受到那种“人到暮年”的孤独和荒凉感。 我立刻就把这段话截出来,随手打了一段当时的所思所想,回到家立马拿给儿子看。“今天你的作文被老师表扬了,妈妈看了觉得很不错,特别是这句话,你看看我还写了点读后感。” 孩子的表情还是很淡定,他默默读完了我的摘记,嘴角肉眼可见的上扬了两秒钟。 得到了老妈的罕见的夸奖之后,儿子的作文水平仿佛开了挂一样,这之后的每次作文,都拿到了“上墙”的资格,我自己都有点觉得不可思议。 感受到了夸奖的魔力,我现在又回头把儿子的老文章翻出来,顿时发现,原来每篇都有一些可圈可点的地方。 比如爬山写成台阶说明文,可能在他眼里,跋涉过的台阶数有多少,远比天边的晚霞来得印象深刻; 他不安牌理出牌的比喻和联想,有时候还能出几个神句,有一段描写火烧云的我特别喜欢“火烧云是怎么形成的呢?是被架在烧烤架上烤出来的……” 还有一次写童话,拿了个不及格的分数,不过仔细瞅瞅这个文章,他给童话人物和村庄起的名字,还挺像回事儿的…… 原来只要放下苛求完美的执念,放下必需要拿高分的“包袱”,真的就自然而然的能看到,各种细微处都是闪光点。 孩子有属于自己的思考,认知,感受和表达,在这年龄段,这种“只属于我”的东西,是最宝贵的,最闪闪发亮的,那又何必一定要“上手”去扶正,去硬拗呢? 当然最后必须要说,夸奖的“魔力”自然是一方面;但我想,更重要的还是“水到渠成”的积累。我可能算不上什么称职的老母亲,但在过去的几年里,有一件事是365天雷打不动都会坚持的,那就是睡觉前的亲子阅读,因为他不肯自己读纯文字的书,一般都是我这个老妈子情绪饱满的朗读,娃躺在旁边一边打滚一边听。 不过在儿子进入小学之后,面对着他磕磕绊绊的造句写话作文水平,我也时常怀疑这种亲子阅读的意义在哪里,读进去的名家大作好像也没见孩子消化进脑子里。 但事实证明,所有的坚持都是有意义的,孩子听进耳朵里的字字句句,最后终能落地开花。 想起了之前一年级开新生家长会,班主任在PPT上打了一行大字“小学家长要牢记”六个字——等待+坚持+鼓励。 这六个字做到,你就是一个称职的小学生家长。 现在回头看看我在辅导儿子写作文上走过的弯路,还是不得不感慨,这六字箴言实在太精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