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和四年(369年),年近六十的桓温再次发动了北伐战争,这次的对象换成了前燕。当时北方有两大强国,一是前秦,一是前燕。前秦此时已步入苻坚时代,主明臣贤,国力大涨,并无可乘之机。前燕则朝纲混乱,贤臣远遁,桓温计划先拿下前燕,积累足够资本,为谋朝篡位做好准备。
在这样的目的下,桓温一反前几次征战的精明与果敢,改换了战略战术,这也成了燕晋双方对决的胜负手。按桓温之前的套路,北伐前燕自然也要打主力对决,兵力应当快速北推,直接杀到邺城歼灭前燕军主力,但这次桓温鬼使神差地采取了缓进持重的策略。在五年之前,桓温便遣豫州刺史袁真疏通谯、梁之间的水道,企图打通自淮泗入黄河石门渡的水道,这给了前燕足够多的预警时间。
太和四年二月,桓温率主力五万余人北上攻燕,没有像往常那样越城不攻,而是在黄河沿岸踟蹰,先后攻克湖陆、黄墟、林渚,大军进至枋头,距离邺城仅二百余里。晋军打下的这些地盘,对前燕来说都不是什么要害之地,因为邺城在黄河北岸,背后有广阔的河北腹地做支撑。桓温虽然账面上战绩不错,但在逐城进攻中,部队的战斗力却消耗过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