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高窟的神龛大小不一,狭小的冥想室像是僧侣的单人间,而集会厅大得足以容纳巨幅壁画、泥塑菩萨与佛陀的雕像[120]。这类石窟壁画最初源于印度阿旃陀和埃洛拉(Ellora),但这两者的数量与规模远远不及莫高窟。莫高窟保留并延续了1000多年的佛像艺术传统,那些壁画讲述了各种各样的佛教故事——不仅有讲述佛陀生平的“本生经”故事,还有观音菩萨的故事。这位菩萨一路向东来到中国,逐渐变得女性化,却获得了更多人的爱戴。莫高窟的一幅壁画描绘了观音菩萨护佑商队,让他们免受沿路匪徒劫掠的情景(这也是商人们为洞窟的装饰和维护踊跃捐资的原因之一)[121]。这些绘画也是中国最早出现的风景画,具有强烈的风格感和奇幻气质,与奥德修斯历险那些古典主义遗迹中的风景画颇有异曲同工之妙。但这类画风更为细腻柔美,与书法艺术联系密切,确凿无疑源于中国而非西方。
如此庞大数量的佛像,以无尽的激情不断重复着同样的模式,就像是永无休止循环吟诵的佛经,将悉达多的思想,连同湿婆神与毗湿奴(Vishnu)的信徒一起,远远地传播到了南亚地区。它们随着湄公河两岸的商人来到了柬埔寨王国,被当时强盛富有的高棉王朝接纳,当地统治者也修建起规模宏大的庙宇群,将佛教与印度教的形象艺术融入其中。在笈多王朝安详的佛像与帕拉王朝雕塑风格的基础上,他们创造出一种全新的佛像,与众不同之处在于细长的嘴巴特别富有表现力。他们的佛寺是一路拾级而上的佛龛,山石上遍布神奇灵幻的雕刻,还有一些巨大的石刻头颅,恍如梦魇所见,仿佛那些巨人和神灵踏出密林,走进了岩石之中。其中最壮观宏伟的当属吴哥窟(Angkor Wat),其寺庙的装饰刻画了印度教史诗《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Rāmāyana)中的故事,翩跹起舞的飞天与湿婆的象征物令画面显得生机勃勃。这类大型寺院的入口与台阶两侧常常摆放着硕大的狮子雕像和龇牙瞪眼的护卫塑像。它们可谓鹿野苑狮子像的直系后代,象征着佛陀及其教义的伟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