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词下阕,词人转向对于“野寺”景象的客观描写,而这种描写已经具有情节化的感情色彩。那应该是在一个风清日丽的下午,词人无事饮酒至醉,便卧倒在竹间松下乘凉。不知道为什么,一个“幽禽”在词人的耳边不住地悲啼。一直到月斜西院了,那鸟声就显得更加的悲悲凄凄——实际上,这并不是什么鸟鸣,而是词人自己的心声。全词歇拍,委婉地表达了词人的这种尤其强烈心声:“青山无限好,犹道不如归。”
初见嵩山[1]
张耒
年来鞍马困尘埃,赖有青山豁我怀。
日暮北风吹雨去,数峰清瘦出云来。
[注释]
[1]嵩山:即我国五岳之一的中岳,在今河南省登封市北部。
[点评]
实际上,本诗并不直接写山,而是通过表现诗人初次见到嵩山的感觉,传达出诗人自己的一种精神风貌。首句应该是诗人多年以来宦游失意之情的真实写照,次句表明全赖青山使我的胸怀豁然开朗。三句点出次初见嵩山的具体时间(日暮)和天气景况(北风吹雨去),为嵩山的最终出现进行再一次的铺垫。直到结尾的第四句,这座嵩山才“千呼万唤”地出现在读者的面前:“数峰清瘦出云来。”写山乎?写人乎?读者诸君自可得出个人的结论来。
池洲翠微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