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悦
付出的形式有很多种,付出的对象各有不同。对下属的关心是领导者培养人才的付出,资助失学儿童是人们慈善之心的付出,身先士卒是领军人树立典范的付出。
尽管付出的内容和形式千差万别,但有一点是相通的,那就是人在付出的时刻是开心的,内心是充满喜悦的。因为自愿和主动,付出的人内心洋溢着喜悦,把焦点放在对方的身上,每当看到对方有些许进步,他们都会喜不自胜。
心理学家维克多·法兰克(Viktor Frankl)说:“人们最终所要求的并不是幸福生活本身,而是某种构成幸福生活的因素。”付出所产生的作用是成全别人,为自己带来喜悦,付出赋予人幸福和快乐。而人本教练模式中所提到的喜悦,便是一种付出者与接受者内心都能感到喜悦的结果。
无我
付出不会计较自己的得失,付出也不会要求物质上的回报。付出是“无我”的,一旦“有我”,那就不是付出,而是索取。付出不能将付出本身作为条件,不能以此去兑换他人的情感和财物。否则,付出便是假的,其实质就是索取。
付出的直接收获是精神上的愉悦。在人本心理学中,卡尔·罗杰斯(Carl Rogers)提出了“无条件正向尊重”理论,他认为“同理心”就是达到无条件正向尊重的重要技巧之一。同理心就是从当事人的角度去设身处地感受当事人的情感,不是从自己的角度去理解别人,也不是将自己的观点施加于别人身上。同理心正如人本教练模式所讲的无我,它是不计较自己的得失,完全设身处地为别人设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