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杜威在中国
1919年5月初,杜威多少是带着对日本社会民主化的失望离开日本的,而后应蒋梦麟和胡适之邀访问中国。杜威在日本时已表现出来的对东亚国家政治社会民主化及其与英、美等国的关系的兴趣也随之带到了中国。在中国,杜威撰写并发表了40余篇关于中国政治局势和社会文化变动的趋势的论文,在这些论文中,杜威表现出了日益成熟的对国际政治关系的洞察力②。
由于中国民众对他的热情,加之杜威本人对正处于巨变中的中国社会充满了兴趣,他的归国日程一拖再拖,终于在中国待了两年有余。在这两年多的时间里,杜威到过很多地方讲演,对中国的风土民情、政治气候和历史文化逐渐有了更深、更多的了解。对于这一点,由于它与我们的主题无关,且国内已有较多研究,因此不予赘述。①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杜威对发生在中国的文化运动及中国的国际关系的解读,反映出杜威关于民主和教育关系的思想上的某种变化。
1919年杜威访华时与陶行知、胡适等合影在1919年发表的《中国的学生运动》中,杜威如一位训练有素的记者一样,把他所见到的对五四运动的过程的客观描述传达给美国公众,自己并没有对其进行分析。①一年半后在《中国的新文化》(1921)一文中,在长时间观察的基础上,杜威对这场文化运动的原因、发展和性质,从“民主”的角度进行了深刻分析。作为一位关心“民主”的美国人,他在中国的这场运动中看到了自己一贯主张的作为一种生活方式的“民主”的具体表现形式。杜威把五四新文化运动描述为一场反对政治的运动(anti-political movement)。